科室簡介
中醫學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枝奇葩,數千年來,中醫在維護人民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黔西南州人民醫院中醫科成立于1967年,是黔西南州最早成立的中醫科室。2010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2016年順利通過復審,2022年成為州級重點專科,2023年建立中西醫旗艦合作科室。目前擁有醫護人員29人,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5人,住院醫師4人,主任護理師1人,主管護理師6人,護理師8人。所有醫師均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畢業,畢業碩士7人,在讀碩士1人。開設有中醫普通門診、專家門診(國醫堂)、肛腸專科門診、針灸專科門診、小兒推拿門診、中醫護理門診、中醫婦科特色門診,中醫病房床位設立40張。全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疑難雜癥分會常務委員二名,貴州省中醫學會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委員會委員一名,貴州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委員會常務委員一名。多年來中醫科憑借其簡、便、驗、廉的特色和優勢,逐漸發展成為集內、外、婦、兒、男科、肛腸、科灸、推拿、康復為一體的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性的全科性質的臨床科室。在臨床中科室秉承“中醫為本、特色發展”的宗旨,憑借醫院先進的設備、雄厚的技術力量,配合科室擁有電針機、牽引機、直腸鏡、肛腸綜合檢查治療儀、熏蒸機等設備,充分發揮中醫藥多元化優勢,運用中藥煎服、外用(中藥涂擦、中藥塌漬、中藥封包、中藥熱奄包、中藥坐浴、中藥直腸滴入等)、中成藥針劑靜滴,以及中醫的多種特色療法:針法(含電針、梅花針、普通針刺)等、灸法(含溫針灸、雷火灸、艾灸、盒灸等)、火罐(含閃罐、走罐、藥罐、留罐等)、推拿、放血、埋線、刮痧、穴位貼敷、小針刀、穴位注射、自血療法、棍針、火熨術、物理治療等治療方法為廣大患者提供熱情、周到、優質一系列特色服務,受到了廣大患者的好評。我們將再接再厲,持續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積極助力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日益完善中醫科工作,努力構建預防、保健、康復、養生、醫療為一體的中醫藥新體系!中醫診療:中醫科是綜合性科室,治療病種廣泛,有中醫內科雜病、婦科、兒科、男科、心腦血管疾病、皮膚病、腎病、代謝病、胃腸疾病、外傷康復、風濕痹癥、中醫美容、“治未病”等,所有病種均根據病情聯合中醫適宜技術治療,其綜合治療均具特色、療效好。尤其對皮膚病(如急慢性蕁麻疹、帶狀皰疹、過敏性紫癜、天皰瘡、慢性濕疹、銀屑病、過敏性皮炎等)、骨關節病(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膝關節病、風濕痹痛)、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結直腸炎)、神經系統疾病(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神經血管性頭痛、神經性耳鳴、腦動脈供血不足)等疾病治療療效顯著。積極做好中醫藥傳承創新,建立多個中醫旗艦科室合作,實現中醫與西醫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提升中醫服務能力,創新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肛腸診療:科室匯聚數位經驗豐富的肛腸專家,組建了一支技術精湛的醫療團隊。已成熟開展結直腸良性疾病(如:痔、瘺、裂、肛周膿腫、直腸脫垂、藏毛竇、會陰撕裂傷、便秘IBD(炎性腸病、結直腸息肉等)的診治;成熟地開展環狀混合痔外剝內扎、RPH(痔瘡自動套扎術)、(PPH)痔上黏膜環切術、TST(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術)、肛裂切除皮瓣移植、肛瘺切除、肛瘺掛線、復雜性肛瘺切除括約肌重建、直腸肛管周圍膿腫根治、急性壞死性肌筋膜清除術、直腸懸吊固定術等無痛肛腸手術。極大減輕患者術中術后痛苦,臨床工作中結合中醫診治手段,引進 CM-ERAS理念,已建設成黔西南州地區首個肛腸病無痛病房,將傳統中醫的優勢與現代醫學技術相結合,加強中醫藥術后康復,在促進傷口愈合、緩解術后疼痛等方面效果顯著,肛腸診療整體水平居黔西南前列。中醫護理診療:中醫護理門診開展的特色護理技術近20余項:棍針撥筋療法、火熨術、火龍罐、底輪灸、藥陶罐、姜療、耳穴貼壓、督灸、拔火罐、平衡火罐、艾灸、雷火灸、葫蘆灸、開天門、銅砭刮痧、溫通刮痧、面部美容刮痧等。在風濕疾病、中醫痹癥、睡眠障碣、脾胃病、慢性腹瀉、月經不調、痛經、治末病、中醫美容等方面,配合中藥內外合治,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