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州人民醫院2016年第二期對口幫扶醫療服務隊,一行十余人奔赴安龍縣和冊亨縣,開啟了新一輪幫扶工作。這是州人民醫院將對口支援農村衛生融入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十余年如一日致力提升縣級醫療技術水平。
自2005年首批選派醫護人員到縣級醫院支援以來,州人民醫院堅持衛生支農、送醫下鄉,對口幫扶縣級醫院、大力開展鄉村醫師培訓、提升鄉村醫療水平,精準解決基層醫療衛生難題,提高服務社會效果、助力縣域衛生事業發展。
要徹底改變縣域醫療環境落后的現狀,不僅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之以漁。因此,州人民醫院不僅“走下去”幫教,更要“請上來”培養。專門選派高年資專家和技術骨干,通過看門診、大查房、做手術、討論疑難病例、舉辦培訓班等形式,現場進行傳、幫、帶傳授技術。還將醫院開展成熟的一些診治技術帶到支援工作崗位,帶動受援醫院開展工作,填補了受援醫院的技術空白,比如指導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診斷性刮宮后進一步激素治療、使用可吸收線行會陰側切縫合技術的使用及操作、開展低出生體重兒微量喂養、非營養性吸吮及靜脈高營養支持。建議受援醫院醫務人員加強對卒中高危人群健康宣教,做好腦卒中一級預防及二級預防,并加強對腦卒中人群篩查,將血管超聲檢查等技術及做法帶到受援醫院。在護理工作上,我們的一批業務骨干親臨臨床一線指導護理病人,比如對患者進行呼吸操訓練指導,在護理工作管理方面也為受援醫院提供了寶貴意見,指導APN排班及分層次培訓、幫助修訂墜床/跌倒風險評估表及預防措施,使護理業務管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還把受援醫院的醫、護、技人員請到州人民醫院免費進修學習。
建立以黔西南州人民醫院為核心的醫聯體成員單位。構建新型的醫療服務格局和就醫秩序,著力于解決群眾依然反映強烈的看病難問題。把大醫院的技術優勢轉化為基層的服務和管理能力,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對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鑒別和治療能力,為患者提供高水平、整體性、持續性醫療服務,實現基層首診、分級醫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就醫新格局。使醫療衛生資源成本得到控制,更重要的是將給當地群眾帶來更進一步的方便和實惠,使其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級甲等醫院專家的優質服務和二級醫院的收費。目前黔西南州人民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已有7家醫院,已覆蓋全州70%以上的縣市。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群眾對于健康需求的提高,州人民醫院借助遠程會診這一平臺,充分發揮州人民醫院在資源和學術上的優勢,面向全州醫療聯合體單位和偏遠地區提供遠程醫療會診、遠程醫療教育及會診后的系列服務。極大的拉近受援醫院之間的聯系。平臺的啟動將進一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擴展服務范圍,打造高層次、多元化的信息平臺。與受援醫院即時分享疑難雜癥病例的信息和資料,向基層醫院提供技術支持和教育培訓,讓更多的醫生獲益,為基層患者提供規范化、科學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州人民醫院送醫下鄉、對口幫扶工作一堅持就是11年,這期間,安龍、冊亨兩縣人民醫院從人員、技術、設備和管理等方面有了極大的改善和提升,從一個落后的縣醫院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二級甲等醫院。兩縣人民醫院如今已能獨立開展二甲醫院所能開展的各類大型手術,有效緩解了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也給當地患者帶來實惠,大大減輕了農村群眾的醫療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