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
監護儀的嘀嗒聲劃破凌晨三點的寂靜,我熟練地調整著保溫箱參數,指尖拂過透明“有機玻璃”的箱壁,仿佛觸碰到了生命的脆弱與堅韌。十七年前第一次抱起早產兒時的顫抖,早已化作融入血脈的本能。
在這片充滿生命奇跡的戰場上,我見證過750克的小生命頑強生長,也經歷過搶救臺前拼盡全力的不甘。新生兒科護士的成長,是用無數個不眠之夜來丈量的:從手忙腳亂的新人到能預判危機的主心骨;從害怕、畏手畏腳的“青蘋果”到爭分奪秒與死神戰斗的“黃蘋果”;從機械執行醫囑到學會讀懂每個細微的生命信號......,我們一直在成長,一直在積累,也一直在路上!那些被暖箱燈光染成淡粉色的深夜,教會我用專業筑起生命的防線。
科技迭代讓呼吸機越來越智能,但機器永遠無法替代護士掌心的溫度。我們記得每個寶寶特殊的安撫方式,在父母無法觸及的時刻,用模擬心跳的輕拍構建最初的信任。當他們出院后送來錦旗或感謝信,當曾經護理的早產兒偶遇喊出那一聲“阿姨”時,發黃的監護記錄單上密密麻麻的數字,都化作了生命的詩行。
十七年光陰流轉,監護儀屏幕的熒光照亮過無數新生,也照亮了我最初的誓言——在生命啟航的港灣,做那盞不滅的燈。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備17001746號-1貴公網安備 522301020000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