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88.3
健康頭等艙
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意識,5月10日,FM88.3黔西南交通旅游廣播《健康頭等艙》節目邀請到黔西南州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徐萍做客直播間,為大家介紹州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以及科普如何防治呼吸系統慢性病以及構建呼吸系統健康屏障等相關問題。
點擊音頻
回聽節目
▼
我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徐萍走進直播間科普健康知識音頻:00:0045:25
嘉賓簡介
黔西南州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 徐萍
徐主任是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1984年7月畢業于貴陽醫學院醫學系,貴州省醫學會黔西南州呼吸病學分會第一屆主任委員,貴州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常委。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指導參與若干科研項目獲黔西南州科技進步獎。擅長于呼吸系統疾病診治,特別是對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間質性肺疾病、各種呼吸危重癥、呼吸介入等方面有較深研究,在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工作中有較高的造詣。
部分文字內容
問:介紹一下黔西南州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黔西南州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是黔西南州呼吸與危重癥質量控制中心、貴州省臨床重點??平ㄔO立項單位、貴州省慢性氣道疾病防治中心、國家PCCM規范化建設項目認證達標單位;科室下屬2個獨立病區及RICU病區,開設呼吸專家門診、普通門診、慢病門診(肺癌、慢阻肺、哮喘門診)、戒煙門診、呼吸睡眠障礙??崎T診、VTE專病門診,其功能單位包括呼吸內鏡室、肺功能室、呼吸睡眠室、門診呼吸治療室,開放床位80張,其中RICU 8張。科室目前共有醫護人員53人,醫師隊伍中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8人(1人在讀)。
問:在世界范圍內,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什么樣的現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在導致死亡的前十大病因中,呼吸系統疾病占據三席,包括慢阻肺、肺癌和下呼吸道感染;在致殘的前十大慢性疾病中,慢阻肺排第三位。世界衛生組織關于病死率和死因的最新預測數字顯示,隨著發展中國家吸煙率的升高和高收入國家人口老齡化加劇,世界范圍內的慢阻肺患病率在未來40年還將繼續上升,預測至2060年死于慢阻肺及其相關疾病的患者數每年將超過540萬。
在我國,根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王辰院士牽頭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國內2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13.7%,估算患者人數近1億。另據統計,每年因慢阻肺病死亡的人數約100萬。
問:為何會有如此龐大的慢阻肺病患人群?其病因是否明確?
答:目前,慢阻肺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引起慢阻肺的危險因素包括個體易感和環境因素。個體因素包括遺傳、年齡和性別,肺生長發育、支氣管哮喘和氣道高反應性,以及低體重指數等。
環境因素方面,慢阻肺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吸煙(包括主動以及被動吸煙)、生物燃料(如柴草、動物糞便)燃燒的粉塵顆粒吸入、職業粉塵和化學物質暴露、空氣污染和幼年呼吸道感染等。
總體來看,我國慢阻肺的發病率較高與“煙民”眾多、空氣污染因素、餐飲文化因素(高溫烹飪產生油煙)等都有一定關系。
問:除了相對更嚴重的慢阻肺,其他較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還有哪些?
答:其他較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還有哮喘、支氣管擴張以及肺癌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為4.2%,患者人數高達4570萬。
哮喘的發病機制目前也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遺傳因素指哮喘患者先天具有的特應性素質,可使其氣道處于對各種過敏原呈高反應性高敏狀;環境因素中,吸入性過敏原、食物性過敏原、刺激性氣體、職業性化學物質、呼吸道感染、冷空氣、運動、精神因素等都是可能導致哮喘發生發展的原因。
長期吸煙人群或長期與吸煙者在相對密閉環境共處的被動吸煙人群、長期接觸粉塵且防護不當的人群、反復呼吸道感染且未得到有效藥物控制的人群、高齡人群以及家族有慢性氣道疾病遺傳背景的人群更容易得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一旦罹患呼吸系統慢性疾病,患者不僅需要長期用藥,有時還會因急性加重需要住院治療,隨著疾病進展,一些患者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因此,針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我們治療的目標是延緩病情的惡化和進展,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事實上,通過早期干預和規律用藥,許多患者的病情能夠保持長時間穩定。
問:通過預防減少人群中的慢性病發病率是經濟而有效的健康策略,針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預防,我們該怎樣做?
答:一些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具有相同的誘發病因,如吸煙和空氣污染,因此可以通過戒煙、避免吸入二手煙、減輕空氣污染等措施來減少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從社會角度,要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廣泛的科普宣傳,提高人們對呼吸系統疾病及其危險因素的知曉率。從個人角度,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加強自身防護。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備17001746號-1貴公網安備 52230102000043號